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中国式父母,50岁当学徒摆摊,为了大城市儿子的家!

    信息发布者:纪家村村网站
    2018-01-11 18:29:37    来源:真实职业故事   转载

    圣诞节的那天晚上,武汉气温接近零下,街上能时不时地看见高高大大的男生手里捧着一束怒放的鲜花,匆匆而过。

    老邱守着锅盔摊,趁着没生意的空隙,端出半碗早已冰冷的盖浇饭狼吞虎咽起来。

    01/

    盖浇饭是老邱媳妇半个小时之前帮他在附近的店面买的,不贵才12块钱,都是素菜,可老邱依旧吃得津津有味,而且速度极快,风卷残云。

    老邱媳妇在旁边:“慢点吃,没得人跟你抢!”

    老邱之所以吃得那么着急,是担心这时候恰好有人来买锅盔。只要有人一过来买锅盔,他就必须放下碗筷,开始揉面放馅贴锅。

    做生意就是这样,一碗饭菜经常因此吃得断断续续。

    老邱想起了,孙女跟他说过今天是圣诞节。他掏出了手机,看了一眼时间,18:00。

    这可是下班的高峰期,也是往常他生意最好的时间段,可今天他的生意明显差很多。

    “今天不是圣诞节嘛,怎么人还少些了呢?”老邱搓了搓冻得有些僵硬的双手,看着案板上,一层白纱布下面是发出来的一个个面粉团,整整齐齐排列着一共有50个,现在还剩50个。


    每一个白乎乎的面团,就代表了一个锅盔。只要加上今早赶制出来的新鲜馅料,用擀面杖摊开压薄,刷上一层糖稀油,然后撒上香喷喷的一层芝麻,贴在炉子内壁,被红彤彤的炭火一烤,立马就能变成香脆可口的荆州锅盔。

    每个锅盔根据放的馅料不同,能卖3—7元。生意好的时候能卖上百个,生意差的时候只能卖出一二十个。

    老邱媳妇一撇嘴:“圣诞节大家都去餐馆吃大餐了,谁愿意吃锅盔?”

    话虽如此,老邱媳妇催着老邱给自己做了一个锅盔,吃了起来。

    老邱饭量大,光吃锅盔吃不饱,所以买了盖浇饭。老邱媳妇饭量其实也不小,可她说她就是爱吃自家的锅盔。

    02/

    "老板,来一个锅盔,鲜肉的。”不一会儿,过来了一个青年男子。

    老邱答了一声,然后连忙开始放馅料,用擀面杖一擀,就成了薄薄的长条状,然后往炉子内壁里面一贴。

    老邱媳妇则等着锅盔烤熟之后,用钳子将锅盔夹下来,然后根据顾客的口味刷上一些自己调制的酱料。

    “老板,4块钱,对吧,能扫码吗?”

    “嗯,对,可以。”老邱手指指了指,在钱盒里,放着个支付宝的收款码。


    老邱觉得这个东西挺好,能省他不少事。

    这还是他儿子抽空帮他弄的呢。他只上过几天小学,认识的字有限,这东西也不太懂。

    “好了。”

    那人拿出手机摆了摆,说了一声,拿起锅盔就要走。

    老邱将手机拿出来看了看,确定自己并没有收到钱的提示。“我这边好像~好像没有收到钱呀?”

    那人愣了一下,随后不耐烦地摆了摆手"你不懂,是网络不好,我钱已经付了,过会才能到你那。"

    老邱拿出手机看了又看,嗫嚅道:“可我这没显示收到钱啊。”

    那人声音陡然提高起来,眼睛瞪了起来“反正我付了,互联网,你懂吗?”

    老邱不敢继续说话,一是他害怕自己是真误会了对方,另外他也的确是不懂互联网。

    他儿子只教了如何看收款,可没有说这种情况到底算不算付钱了。

    老邱不出声了,只能把这事记在心里。那人已经拿着锅盔扬长而去。

    互联网,老邱的确不懂。

    03/

    老邱的锅盔摊在这条巷子摆了5年的时间,风雨无阻。


    两个人只会在晚上出摊,不过白天,他们更忙。

    每天早晨,老邱媳妇要早起给一家七口准备早餐,而老邱则是会去购买做锅盔的材料,准备当天晚上的面粉、馅料。

    接着两人就要送小孩去上学,他们有两个孙女,一个孙子,最小的还在读幼儿园,最大的也才小学5年级,每天都需要他们接送,而且三个孩子不在同一所学校。

    送完小孩去上学之后,也没有丝毫的空档时间,老邱媳妇还接了一个打扫清洁的活。

    按老邱媳妇的话说:“要给孙伢子交学杂费,还有房租,买菜都要钱,卖锅盔又挣不到几个钱,我们馅料都是挑好得买。不多做一点事,怎么过得下去哟。”

    一直忙碌到下午,接了孙儿孙女放学之后,他们必须带着孩子们马不停蹄地来到这条小巷,赶在人流量开始增多之前,将材料摆好,将炉子里的炭火烧得通红。正式开始营业。


    孩子的父母经常加班加点,放孩子独自在家里又不放心,所以就跟着他们来到了街旁的这条小巷。

    老邱和老邱媳妇在巷口卖锅盔,三个孩子就在巷子里面玩耍。

    04/

    我上班的地方离老邱的锅盔摊不远,所以我会经常照顾他生意。

    有空的时候用家乡话闲聊几句,格外亲切。


    老邱和他媳妇五十岁之前就没有离开过老家,因此说话还是一口地道的家乡话。

    荆州那的人普遍发不出来卷舌音,所以“四”和“十”说不清。

    有一次,来了个人买了2个锅盔,一共10块钱,却因为老邱媳妇发不准“shi”这个音,那个年轻人反复问老邱媳妇2个锅盔一起到底是多少钱。

    其实,老邱媳妇早就跟那个人说了一遍:“是八九十的十”

    可年轻人脸上露出笑容一直反复询问到底是多少钱,最后还是跟着年轻人一起来的女伴看不下去了,踢了那人一脚。

    年轻人这才将10个一块交到老邱媳妇手上。

    老邱媳妇脸上始终堆满了笑。

    生意人嘛。

    还有一次。有一位顾客,买了2个锅盔,付完钱。

    在1个锅盔好了之后,年轻人忽然低呼了一句:车来了(摆摊的地点在公交车站附近),然后赶快跑了。

    而老邱媳妇出乎我意料的,立马拿着刚出炉的第2个锅盔赶了过去,手里蘸料的刷子都来不及放回摊位。

    老邱媳妇去了之后没找到人又返回,然后似乎又看到了那名顾客的身影。拿着那个锅盔又赶了过去,可最终还是没找到那个人(应该是上公交车走了)。

    老邱媳妇回来的时候,神态落寞,嘴里嘟囔着:这孩子,也不急那一会儿,还有个锅盔没拿就走了。

    05/

    我曾问过老邱:“你的锅盔手艺是从哪学的?”

    老邱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:“5年前跟亲戚学的。”

    5年前,老邱已经五十多岁了,我很难想象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,却依然像个学徒一样从头学一门手艺。  


    老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,不过只要谁和他混熟了,那就能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。

    我问过他:“当初怎么想着从荆州来武汉?”

    他告诉我,5年前,家里的老大,生了第三个孩子,夫妻两个在武汉根本无力在照顾3个小孩吃喝拉撒上学的同时,兼顾工作赚钱。

    两个人只要一个不工作,根本就生活不下去,甚至房租都快要交不起了。

    他们俩老夫妻当时一合计,反正两个人在老家种地也挣不到几个钱,而且年纪大了,种地也越来越力不从心,干脆就到武汉来帮孩子带带孙伢子。

    一来,就是5年时间。

    当他们来了之后才发现,武汉的消费水平之高,是一直待在农村里的他们无法想象的。

    可总不能坐吃山空吧?

    于是两老一合计,卖锅盔。

    可卖锅盔看着容易,其中冷暖如人饮水。

    夏季火炉烧得红彤彤的,两个人在小摊边,会被烤得满头大汗。

    “嗯,夏天不好,夏天大家都不愿意买锅盔吃!”老邱干瘪瘪地说了一句。“冬天才好呢,冬天冷,下雪天最好,大家都愿意吃一口热乎的。”

    我看老邱尽管穿得厚,裹得严实,但不知是被冬日里的寒风吹的,还因为炉火的炙烤,双手依然通红,脸上却是认真的表情。

    “老板,来一个锅盔,鲜肉的!”

    有人上前来买锅盔。

    “好嘞!”

    老邱回应的声音响亮。

    老邱说,这是他五年来,听得最多的声音,也是最喜欢听的声音。

    他的摊位不像别家小摊那样摆在街旁,而是摆在了街里面的巷子里。

    我曾问过他:武汉这么大,你为什么选择了在这条巷子里面摆摊?

    “这里可是我考察了好久才选择的宝地”老邱的脸上带着一丝自豪。

    他说:“你看这里,人流量不少吧,很多人来等公交车的时候,就喜欢来我这里买一个锅盔吃,烤得焦黄薄脆的锅盔最受欢迎。”

    我好奇地问:“那你怎么不把摊位往外面挪挪,生意肯定会比现在好”

    老邱说:“往外挪就占了人行道啦,城管会管。”

    说话间,老邱的神情有过那么一刹那的低落。

    不过老邱很快就顾不上感伤,过来买锅盔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。

    06/

    我和老邱的认识,起始于第一次,我在他这里买了个白糖锅盔。

    吃完,我说:“你这的锅盔比别家的都香,再给我来个豪华版张飞牛肉盔(这个最贵7元)。”

    老邱有些不好意思,“你这是在夸我哟。”

    他一开口,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。

    “你是荆州的吗?”

    “是的!”

    “过年还回老家吗?”

    “肯定得回!”

    这时,老邱家的三个孙伢子,在巷子里面跑了出来,老邱媳妇赶紧走了过去,帮三个孙伢子擦鼻涕。

    —END—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